關鍵詞 | 河道界樁廠家,北京河道界樁,河道界樁廠家,河道界樁廠家 | 面向地區 | 全國 |
因水而生,依水而興,上海的發展始終與水惺惺相惜,眾多河道也成為市民生活和城市肌理的重要組成。繼《上海市街道設計導則》之后,上海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與上海市水務局聯合編制了《上海市河道規劃設計導則》(以下簡稱“《導則》”)。這是全國份完全聚焦河道的規劃指南,將引導全市中小河道環境整治,進一步提升上海作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國際大都市的濱水空間品質。
作為深圳大的跨市界河,茅洲河位于光明區段長約14.8公里,共有13條支流,流域面積145.9平方公里,可以說茅洲河是光明區名副其實的“母親河”。如今,隨著茅洲河全流域綜合整治的不斷推進,光明區范圍內的茅洲河干流和不少支流正在發生明顯變化。
“道路上會有各種顆粒物,如果直接通過雨水管網流入河道,會帶來面源污染。通過‘滲、滯、蓄、凈、排’,不僅能夠消減徑流峰值流量,提高雨水管網設計標準,恢復城市良性水循環,減少對水文自然生態平衡的破壞,也可以凈化雨水徑流,減少對河道的面源污染?!睖珎フ嬲f。
據了解,光明區將海綿城市建設與治水提質、防洪排澇能力提升等工作結合,編制海綿城市建設規劃、實施計劃、技術標準和管理辦法,將公園之城建設、治水提質等重大項目全部納入海綿城市建設考量范疇,構建集低影響開發、灰色和綠色基礎設施、生態空間保護相結合的海綿系統。利用海綿城市試點契機,結合茅洲河水環境治理的緊迫現狀,以提高污水收集和處理率為目標,將光明水質凈化廠及其范圍內的管網整體打包,采用“廠網一體化”PPP模式,安排11個項目、5種運作模式,總投資15.82億元。
位于茅洲河中游的光明水質凈化廠一期工程是光明區僅有的一座污水處理廠,其處理能力為15萬噸/天,目前已基本滿負荷運轉。伴隨華星光電、中山大學等重大項目相繼落戶,污水處理等城市基礎配套工程已經難以滿足光明區發展需求,凈化廠二期建設迫在眉睫。
有人士建議加快推進雨污分流工程,完成近800個住宅區和工業園雨污分流改造,讓清潔的雨水回歸河流,確保雨季河流水質穩定;污水凈化達標后,補充河道,確保旱季河道補水,讓河流活起來;加大宣傳引導,提高排污者的環保意識,減少偷排直排和錯接亂排,從源頭上減少污水入河。加快補齊污水管網建設短板,讓污水管形成網,發揮系統收集作用。積極協調加快現有污水廠提標改造,提高河道生態補水標準。
全國河道界樁熱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