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才是理想中的河道?打造理想河道,要從何著手?《導則》明確了“生態之河、安全之河、都市之河、人文之河、創新之河”等五大目標理念,提出了錨固基底、生態保育、水質提升、海綿城市、完善網絡、通航安全、河道斷面、護岸設計、開放可達、復合多元、品質魅力、延續風貌、豐富設施、精彩活動、機制創新、管理創新、技術創新等17項規劃導引及85條設計策略。《導則》秉承上海市中小河道“生態為先、安全為重、人民為本、文化為魂”的規劃建設基本思路,強調“水陸統籌、水岸聯動、水綠交融、水田交錯”,著力推進規劃理念由“主要重視安全保障”向“全面構建復合功能”轉變、總體內涵由“單一生產”向“生活、生態、生產”綜合功能轉變、統籌范圍由“水域本體”向“水陸統籌”轉變、設計思路由“水利工程設計”向“整體空間設計”轉變,全面提升上海市河道及陸域規劃建設品質。茅洲河蜿蜒流淌穿越光明區,加上鵝頸水、樓村水等13條支流匯入,流域覆蓋光明90%以上面積。上世紀90年代以來,因城鎮化無序發展、基礎設施歷史欠賬多等原因,光明區范圍內的茅洲河也污染嚴重。筆者來到的河段位于光明水質凈化廠——茅洲河水質凈化廠補水工程出口附近,屬于茅洲河干流中游。從光明水質凈化廠經過凈化的污水已經變得比較清澈了,通過木墩河補入茅洲河。該河段地勢開闊,岸線自然優美,河水清淺,不少石頭散落在河底,間或生長著一叢叢的綠色水藻。據了解,這種按照天然河道修建的河底,可以有進一步凈化水體的效果。湯偉真介紹,茅洲河治理采用的是“流域統籌、系統治理”思路,通過“設施建設+監管”來治水提質。同時,綜合采取工程、行政、法律、科技等手段,推進“源頭減污、過程控污、末端治污”?!敖陙砩钲诘闹嗡砟畎l生了很大變化,不再是‘頭疼醫頭、腳疼醫腳’,茅洲河從黑臭河道經截污、補水治理成為了一條生態河道?!?br/>這是一條看上去比較常見的道路,但是再細心一點,可以看到兩側的綠化帶低于道路。下雨時,一個個道牙豁口將雨水從機動車道經過生物滯留帶漫流排到綠化帶;而當降雨量超過生物滯留帶處理能力時,徑流由生物滯留帶內的溢流口排至雨水管道。人行道采用透水磚鋪裝,這條位于光明區新城公園附近的道路采用的正是海綿城市建設理念。治水與海綿城市建設結合起來,是光明區治水工作的一個特點。在茅洲河支流鵝頸水的一處節點,筆者看到了河道旁已經建好的河道景觀帶中,有一個小小的雨水花園,岸邊用的是透水磚。在開明公園,雨水花園內種了一叢叢的美人蕉、旱傘草等耐水植物,除了美觀更能源頭減排,盡量將生態恢復到開發前的自然水文狀態。據了解,光明區將海綿城市建設與治水提質、防洪排澇能力提升等工作結合,編制海綿城市建設規劃、實施計劃、技術標準和管理辦法,將公園之城建設、治水提質等重大項目全部納入海綿城市建設考量范疇,構建集低影響開發、灰色和綠色基礎設施、生態空間保護相結合的海綿系統。利用海綿城市試點契機,結合茅洲河水環境治理的緊迫現狀,以提高污水收集和處理率為目標,將光明水質凈化廠及其范圍內的管網整體打包,采用“廠網一體化”PPP模式,安排11個項目、5種運作模式,總投資15.82億元。有人士建議加快推進雨污分流工程,完成近800個住宅區和工業園雨污分流改造,讓清潔的雨水回歸河流,確保雨季河流水質穩定;污水凈化達標后,補充河道,確保旱季河道補水,讓河流活起來;加大宣傳引導,提高排污者的環保意識,減少偷排直排和錯接亂排,從源頭上減少污水入河。加快補齊污水管網建設短板,讓污水管形成網,發揮系統收集作用。積極協調加快現有污水廠提標改造,提高河道生態補水標準。
*產品
河道界樁界樁水利界樁水利筑豐河道界樁包頭河道界樁河道界樁廠家
主題
價格 商品詳情 商品參數 其它
*詳情
我想咨詢該商品價格方面的問題,請盡快和我聯系!
*聯系
*手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