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則》秉承上海市中小河道“生態為先、安全為重、人民為本、文化為魂”的規劃建設基本思路,強調“水陸統籌、水岸聯動、水綠交融、水田交錯”,著力推進規劃理念由“主要重視安全保障”向“全面構建復合功能”轉變、總體內涵由“單一生產”向“生活、生態、生產”綜合功能轉變、統籌范圍由“水域本體”向“水陸統籌”轉變、設計思路由“水利工程設計”向“整體空間設計”轉變,全面提升上海市河道及陸域規劃建設品質。《導則》將為各級河長、湖長及規劃、設計、建設、管理、運維相關管理者提供技術和管理支撐,為設計師提供設計指引,為市民提供更多水清岸綠、活力四射的河道濱水空間。 河道及沿河陸域是上海城市管理創新及運維的管控平臺。未來,上海河道的建設需要從規劃設計理念、建設方法及管理制度等多方面探索支撐創新之城的建設。 今日起至2018年12月10日,《導則》廣泛征求公眾意見和建議。治水與海綿城市建設結合起來,是光明區治水工作的一個特點。在茅洲河支流鵝頸水的一處節點,筆者看到了河道旁已經建好的河道景觀帶中,有一個小小的雨水花園,岸邊用的是透水磚。在開明公園,雨水花園內種了一叢叢的美人蕉、旱傘草等耐水植物,除了美觀更能源頭減排,盡量將生態恢復到開發前的自然水文狀態。據了解,光明區將海綿城市建設與治水提質、防洪排澇能力提升等工作結合,編制海綿城市建設規劃、實施計劃、技術標準和管理辦法,將公園之城建設、治水提質等重大項目全部納入海綿城市建設考量范疇,構建集低影響開發、灰色和綠色基礎設施、生態空間保護相結合的海綿系統。利用海綿城市試點契機,結合茅洲河水環境治理的緊迫現狀,以提高污水收集和處理率為目標,將光明水質凈化廠及其范圍內的管網整體打包,采用“廠網一體化”PPP模式,安排11個項目、5種運作模式,總投資15.82億元。在生態補水系統建設方面,光明區計劃于2019年6月底前完成光明、公明水質凈化廠生態補水工程,總補水規模40萬噸/天(光明廠30萬噸/天,公明廠10萬噸/天),補水河流包括茅洲河干流等11條。目前,累計完成57%工程量,完成投資2.3億元。有人士建議加快推進雨污分流工程,完成近800個住宅區和工業園雨污分流改造,讓清潔的雨水回歸河流,確保雨季河流水質穩定;污水凈化達標后,補充河道,確保旱季河道補水,讓河流活起來;加大宣傳引導,提高排污者的環保意識,減少偷排直排和錯接亂排,從源頭上減少污水入河。加快補齊污水管網建設短板,讓污水管形成網,發揮系統收集作用。積極協調加快現有污水廠提標改造,提高河道生態補水標準。
*產品
河道界樁界樁水利界樁河道界樁廠家東營河道界樁
主題
價格 商品詳情 商品參數 其它
*詳情
我想咨詢該商品價格方面的問題,請盡快和我聯系!
*聯系
*手機